炫与险,全球“非同质化代币”探看
2022-12-06 14:02 中国商务新闻网

中国商务新闻网 在今年第一季度创下164.57亿美元交易量的阶段性高点后,接下来两个季度全球NFT的市场交易活跃度开始降低。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应用市场数据商DappRadar发布的报告显示,二季度全球NFT交易量约为80亿美元,至三季度则减少至20亿美元。交投的平淡某种程度上说明市场参与者可能需要对NFT价值进行重新认知与思维校准,同时也意味着先前持续狂燥与劲爆的NFT正在各种风险因素的约束下趋于平静与理性。


何为NFT

NFT,全名Non-fungible token,是一种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之上的“非同质化代币”,或者叫“非同质化数字凭证”。与比特币等原生币相比,代币则是一个整体且不可分割,而且还是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前者正相反,比如一个单位的比特币可以分割成两个0.5个单位,而且一个人手中的一个比特币与另一个手中的一个比特币在价值上是相同的,完全可以互换与替代,因而就是同质化币。由此可知,像比特币等同质化币可以映射任何物品的价值,即成为任何东西的等价物,而任何一个NFT却只能映射一种东西,因此,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NFT。这样,与比特币因为数量有限而稀缺有所不同,NFT则是因为唯一而稀缺。

当然,从NFT可以关联的资产范围看,理论上说应该没有边际,形象地概括就是万物皆可NFT,只是NFT问世的时间并不长,全面映射资产的能力培育与扩张还需要逐步积累,因此目前NFT项目就主要集中在数字藏品、游戏资产以及虚拟世界三个领域,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数字藏品,交易量占到NFT市场的64%。作为NFT旗下的当红品种,数字藏品一般指一种限量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形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其发行、购买、收藏、转赠以及使用等流程进行记录,使其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不可篡改以及永久存证的特征。

从供给主体看,全球范围内既有众多大型知名企业推出自家的现象级NFT产品,如NBA的NFT项目NBA Top Shot,也有无数自然人开发出的范围级NFT产品,并且NFT不只是精英人士独有玩物,普通百姓也可操于掌中。从需求侧看,参与NFT交易的既有大小金融机构,也有各种非赢利组织,还有许多趋之若鹜的个人投资者以及藏品爱好人士。另外,作为串连供求双方关系的各类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或为NFT开发者提供项目与产品的诞生与繁衍之地,或为具体的交易提供撮合服务。从交易结构看,NFT市场分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指的是项目或内容方的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是NFT在用户间的流转交易场所,二级市场有线上与线下两个部分,前者是指线上平台支持的交易市场,后者是指线下拍卖机构主导的交易场所。

缘何火爆

全球最早的NFT产品是以太坊旗下名为Cryptokitties(迷恋猫)游戏项目,但NFT开始活跃并走进大众视野却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2019年全球NFT的市值只有2.1亿美元,次年微弱扩身至3.17亿美元,而到了2021年则快速膨胀超过400亿美元;从交易量看,2020年NFT全球交易额只有8200万美元,而2021年却迅速扩张到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1350%;今年前三个季度,NFT的全球交易额达到了264亿美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交易量。

NFT的火爆应当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经济出现以前,大部分资产均以实物形式存在,但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牵引与支持下,万物从线下走到线上,通过数据化后转化为数字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NFT其实起到了连接现实世界资产和数字世界资产的桥梁作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完全可以凭借NFT在线上创造出基于实体产品的更高溢价或者说是营销价值。

区块链公司Flow数据显示,NFT已经为全球知名篮球赛事NBA赢得了超过11.7亿美元的收入,全球领先的运动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也从NFT获得近2亿美元和近1亿美元的收入,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的NFT收入更是难以统计,而这些龙头企业的行动,又会直接带动整个行业进入NFT,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超过30个行业开始规模性布局NFT。值得注意的是,全球NFT产品价值的分配端呈现出了显著的收益分化态势,即只有那些具有真实收藏价值的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并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溢价,同时口碑越好、客户忠诚度越高、品牌影响力越持久的企业,越能通过NFT获取更多的超额收益。

除了为企业创造出特有的营销价值通道之外,由于NFT在数字藏品领域可以落地的场景极其广阔,因此,对于文化艺术类资产而言,NFT就更能显示出长袖善舞之力。从产权的角度讲,诸如影视、文字以及文物和绘画作品等都极易被仿制与抄袭,并且互联网技术使得这些作品的复制更为简易,从而对相关知识产权的伤害也更普遍且更严重。

但是,NFT非同质化、不可拆分的特性说明,创建了NFT就等于拥有资产排他性的占有权,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因此获得了强有力保障,而且NFT的数字作品具有唯一性,作品真实性也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得到了认证,等于是给数字化作品刻上了一个唯一的原生符号,即便有人进行了复制,也不能代替原作品。正因如此,对于作品原创者来说,再也没有被赝品折磨的烦恼。而对于数字作品购买者而言,任何数字作品都带有原创者的数字签名或者特定符号,并且不可更改,购买NFT作品,等于就是获得了资产不可篡改的所有权记录,最终实际到手的交易物品自然就没有真伪与否的忐忑与担忧。

风险几何

与构筑出产权保护的无形“护城河”相并行,NFT还以数字化更新了作品的价值表达形式,从而让知识产权获得了更为充分与更为快捷的变现渠道。创作者不仅可以突破线下时空限制,在更宽泛的互联网世界找到更多的作品购买方,并通过拍卖叫价机制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比如在线下世界,村上春树的一本实体书,只有几十元,因为市面上有千万本一样的,然而村上春树如果通过NFT平台在网络上将自己的《挪威的森林》做成限量发行的NFT,那么NFT的价格可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另一方面,区块链“去中心化”机制作用下,内容生产方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与需求方发生交易,将过去因渠道消耗的价值归还创作者,以激发出更大的创新。不仅如此,NFT允许作品原始创建者在每次滚动交易时连续获得销售价格的收益,由此完全改写了知识产权的传统交易模式。

动态地看,NFT还会大规模破圈,其市场交易量也肯定不会止于眼前。瞻博研究的最新研究结论,全球NFT交易量将从2022年的2400万笔增加到2027年的4000万笔。需要注意是,NFT目前还是一个相对早期的技术或者产品形态,对其发展过程中相应的风险不能不防。首先,是价值确定问题。理论上说,NFT的价值由其所映射的资产价值所决定,但因NFT代表的又是独一无二的非标准化资产,而对于非标准性资产的估值,往往并没有可以运用的统一尺度,由此使得NFT价值很难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其价格自然也就难以形成,实际过程中便会发生价格脱离价值的现象。

其次,是泡沫堆积问题。除少数人购买NFT资产是为了取得物品所有权从而便于自己欣赏收藏或使用消费外,众多的参与者都是出自炒作以求谋利的商业动机,在这种投机氛围笼罩下,NFT的泡沫往往会被吹得越来越大。

再有,违法犯罪问题。NFT可以进行类似资产证券化操作发行同质化货币或者将一些代币非法融资项目包装成NFT项目以实现非法集资,同时犯罪者可以通过对NFT的自创自买达到洗钱的目的,与此同时,虚假NFT平台和山寨NFT平台可以诱骗资产所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创建NFT,继而通过欺诈投资人与购买者获利。

(张 锐,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